白带琵琶螺

Ficus subintermedium   d'Orbigny
   

  22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浙江(杭州湾外海、东海),福建(平潭岛),广东(南澳岛、朝阳海
门、海丰汕尾、上川岛、硇洲岛),海南(陵水新村、保平港、南沙群岛),南海(中国
近海、北部湾)。共观察了150个标本。
形态描述 贝壳形似琵琶,质薄而坚。螺层约5层,缝合线浅。螺旋部低而小,体
螺层特别膨大,贝壳高度几乎全为体螺层所有,高度约为宽度的两倍。体螺层前端尖
瘦,后部膨圆。胚壳黄白色,光滑无肋,其他各螺层表面具有明显的纵肋及横肋,二者
交叉形成排列相当规则的网状方格。壳表被有薄的黄褐色壳皮。壳面黄褐色,在体螺层
上具5—6条横的黄白色螺带和许多大小不等、距离不均匀的褐色斑块或斑点。壳口大
而长,几乎相当于贝壳的长度。壳口内呈淡紫色,有珍珠光泽。外唇较厚,边缘完整;
内唇较薄,贴于体螺层上。前沟很长,螺柱略曲。无厣。
标本测量 (mm)
壳高 94.5 80.0 75.5 67.5 57.0
壳宽 52.5 44.5 42.0 36.0 30.0

生物学

为暖水种。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,在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中越北
部湾海洋综合调查时,曾在南海(中国近海、北部湾)采到大量的生活标本,在南海栖
息于水深17—110 m的细沙及泥沙质海底。此种有50%的个体通常栖息在水深30—
50 m(在东海栖水较深一般为60—90 m),为东海和南海习见种类。

国外分布

此种的分布范围为印度一太平洋区域。日本
(房总半岛以南、四国、九州),菲律宾各岛屿,斐济群岛,加里曼丹岛,印度尼西亚,
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都有分布。

经济意义

肉肥大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。贝壳可观赏。在阿曼贝壳制成器皿,用
它喂婴儿牛奶、食品以代替羹匙。